*本文为【左公钦点】原创内容
“ 三碗下肚,额头已经微汗,像热风拂过五脏六腑,通体舒服极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没有喝过酸辣肚丝汤,就没有到过秦安。
酸辣肚丝汤之于秦安人,譬如牛肉面之于兰州人,小饭之于张掖人,糊锅之于酒泉人,都是可以划等号的存在。
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亲朋来访,这道菜都是最能代表秦安人心意的家乡味道。在秦安,只要上点档次的餐厅,这套菜都是“当家花旦”,而执牛耳者,要属秦安饭店、秦融宾馆、秦都明悦三家老店。
我对做菜感兴趣,碰上令人惊艳的美食,恨不能冲进后厨全程“围观”。有些菜,看过一次,便可自己上手,八九不离十,但就这道酸辣肚丝汤,让我困惑许久。
作为一名“吃货”,我深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道美食背后,一定隐藏着复杂的烹饪过程。
首先是肚子,必须选用当天的新鲜猪肚。用玉米面、小苏打、白醋各反复搓洗一遍,去其滑腻腥秽。 《本草经疏》中载:“猪肚,为补脾之要品。脾胃得补,则中气益,利自止矣……补益脾胃,则精血自生,虚劳自愈。”
冷水下锅,加入料酒、八角,将猪肚煮熟晾凉冷却。猪肚要切成整齐划一的细丝,极其考验刀工。先一刀切两半,再片成平整的薄片,方能改刀切成细丝。
接下来,将玉兰片、菠菜、干辣椒、木耳、蛋皮切细丝。
玉兰片由竹笋晒干而成,秦安地处秦岭以西,竹子在这里很难安家,更遑论鲜嫩的竹笋了。那么,这套汤中怎么会出现玉兰片呢?
秦安酸辣肚丝汤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末。彼时,秦安商品经济已经兴起,秦安“货郎担”的足迹遍布西北、西南诸省,原产江浙、蜀地的玉兰片出现在秦安,便没什么稀奇的了。
秦安山多地狭,人口稠密,往外走,走四方,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是一种探索的勇气,一种开放的胆魄,一种通达的梦想。从这个意义上说, 这道酸辣肚丝汤里融入了秦安人的精神底色,隐藏着秦安人对往事的敬意。
一般情况下,一道喜闻乐见的民间美食,传承经久不衰,食材必取自当地。但一百年前的秦安大厨将玉兰片入此汤,大胆的创新成就了这道美食。玉兰片含有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吃起来口味清雅,鲜嫩味美,为这道秦安肚丝汤增色不少。
起锅热油,辣椒丝、蒜末、姜末炝锅,下入当地农家酿的麦麸醋。再倒入高汤,肚丝入锅,撇浮沫。依次把蛋皮丝、木耳丝、玉兰片下锅,胡椒、盐调味,老抽调色,再入菠菜丝,少许醋再次调和酸辣比例。流水芡少量多次将汤汁调至浓稠。出锅前,撒蒜末,咸香味道融合了蒜香。至此,一碗 “鲜、酸、咸、辣” 的秦安酸辣肚丝汤才宣告完成。
观其色,红、黄、绿、黑、白,汤汁透亮,暗合五行之数。品其味,咸而不涩,辣而不烈,酸而不苦,三味调合。
一碗不够,再来一碗。三碗下肚,额头已经微汗,像热风拂过五脏六腑,通体舒服极了。
纸上写来不过几行,但要把酸辣肚丝汤调到柔和的境界,“像打仗一样,谁都不能胜出”, 用秦安大厨的话说,非十年功力,难以驾驭到恰到好处 。
我在兰州不少餐馆喝过此汤,味道都差强人意,也曾自己下厨烹饪此汤,虽每次均有进步,但终难以望其项背,深知此言不虚。酸辣肚丝汤离开秦安,就不好吃了,秦安大厨们的解释是秦安当地水碱性大云云,又为这道汤增加了些许的神秘色彩。
除酸辣肚丝汤外,秦安又有“秦安四大汤”的说法,其余三味分别是鱿鱼汤、鸡脯汤、杂烩汤。
看来,在做汤这件事上,秦安大厨已经触类旁通,深得心法。既然难有秦安大厨高超之烹饪技艺,每年多跑几趟就是,好在秦安现在通了高铁,抬脚就到。此刻,我已迫不及待地想坐着高铁再去秦安了。
作者简介
关键词:
酸辣肚丝汤
五脏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