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范景中、陆蓓容编著的《中国书画文献稿钞本丛刊(初编)》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初编收录中国古代重要、稀见书画稿钞本10种,精选版本,原貌影印,每种冠以解题,其中有大量未挖掘材料首次披露。
【资料图】
“初编”选目包括清内府主要收藏目录的《乾隆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续入字画》钞本,清朝重臣曹文埴、曹振镛及翁心存、翁同龢的书画藏目,以及明清重要私人藏家、鉴赏家宋荦、法式善、金黼廷、沈铨、张丑等人的书画著录。其中有不易得见的私家藏目,也有艺林名著的稀见钞本,涵盖从内府、大臣,到民间私人藏家的书画目,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明清书画收藏的面貌。
在文献流传过程中,原初写本常常面临少见甚至失传的命运,《丛刊》旨在整理与出版这些珍贵而稀见的稿钞本材料,在文献学的视角上推进今人的认知。
如清内府钞本《乾隆二十六至二十七年续入字画》,今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从前未有大规模流传。其中著录作品在主要清宫藏品目录和今日公开的故宫博物院藏品目录中都少见记载,《续入字画》一类目录,正可以补清内府藏品之缺。
如曹氏父子的家藏《书画目录》中有许多御赐之作,呈现了朝廷重臣的收藏面貌,体现出个人收藏的政治性。相比之下,翁氏父子书画目录中的近人之作尤多,是观察晚清士大夫收藏和时代风气的重要材料。
又翁心存《陔华吟馆书画杂物目》,实际为其赴京任职期间的行李清单,书中夹有的书单、船钱单片、“托带信件”清单等细节,都将有裨于晚清的社会史研究。而宋氏家族《授研斋鉴藏录》记录的画作售价,则有助于了解清代书画的流通情况和藏品的散逸轨迹,是为收藏的经济因素。
清人沈铨的《读画记》反映了徽州地区的收藏趣味,清末金黼廷《观澜阁书画题跋录》体现了江南人士的收藏趣味,是为收藏的地域性因素。
凡此种种,都构成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文献与实物,应当是书画史研究的“两条支柱”,而长期以来的书画研究中,陆蓓容说过,“所谓文献与实物的‘互证’,常常只是在已知的领域内做证明题,提供的新知识非常有限”。而通过保存的文献,历史研究可以突破实物存亡的限制,探查藏品的整体面貌。
从实用意义上而言,《丛刊》书目中对书画藏品的细致著录,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可靠的书画流传材料,是书画收藏的重要工具书。如《曹文埴家藏目录》记载了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王仲玉《陶渊明像》,传世不止一本的管道昇《紫竹庵图》、陆治《天池石壁》等。
金黼廷《观澜阁书画题跋录》中今可见于公藏者,如上海博物馆藏沈周 《西山云霭图卷》、文嘉 《曲水园图卷》 ,南京博物院藏王鉴《仿古山水图屏》、奚冈《云峰晚翠图卷》等。
沈铨《读画记》中则有陆广《丹台春晓》,曾为高士奇旧藏,后归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石涛《溪南八景》图册,今藏上海博物馆;文徵明《剑浦春云》,今在天津博物馆。《丛刊》的出版,无疑会为今后的书画收藏研究带来更多的便利。(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