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席卷汽车赛道,为汽车行业带来一场“智能升级”。近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与微软达成合作,双方正合作测试车载ChatGPT人工智能,在美国将有超过90万辆汽车可以使用这一功能。
梅赛德斯-奔驰表示,这项新兴技术将通过Hey Mercedes语音助手用于音频请求,预计将大幅扩展该系统的能力。而微软方面表示,这是ChatGPT在汽车上的首次应用,车载ChatGPT除了能理解车主的语音命令之外,还能开展交互式对话。
【资料图】
实际上,想把“GPT”引入汽车赛道的不只是奔驰一家。5月30日,长城汽车申请注册“长城汽车SPACEGPT”、“GWMSPACEGPT”商标,当前商标状态为申请中。除此之外,蔚来汽车申请了“NIOGPT”商标,小鹏申请了“XPGPT”商标,理想汽车申请了“MindGPT”商标,多家造车新势力都申请了“GPT”相关商标。
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中,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智舱业务部和交付中心总经理王博表示,chatgpt的核心是大语言模型,大模型技术出现后,语音交互方式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未来大模型将成为提升语音交互水平的拐点,让座舱变得更智能。
“GPT”席卷汽车赛道的背后,是汽车行业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增长已经为汽车智能化打开了重要的市场空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从2023年1月份的27%上升到2023年5月份的30.1%。2023年1-5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0.5万辆和2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6.8%。
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博表示,乘用车作为汽车市场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其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进程是整个汽车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反映。电动化使车辆底层架构更适合智驾与智舱技术落地,是车辆智能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智驾与智舱是汽车市场智能化的两大支柱。IDC研究显示,自动驾驶技术在当下乘用车市场的落地形式依然以驾驶辅助功能为主,在20至40万人民币价位段尤其集中。L2级自动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今年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5.3%。智能座舱不断突破车机与用车者之间的交互维度,并使车舱的应用场景向广义延申。今年一季度,智能座舱相关功能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中的渗透率达到88.8%。”王博说。
而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发展驱动下的汽车智能化“加速跑”,催生了车联网和汽车云市场的庞大需求。IDC中国高级分析师洪婉婷表示,车联网是汽车制造与软件、通信领域融合应用的重要方向,对于促进汽车制造、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车联网市场不仅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及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也是车企满足终端用户对汽车智能、网联需求的重要路径,是技术提供商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的重要抓手。
“当前,汽车电动化初步完成,自动驾驶各场景规模化落地仍需更多突破,距离成为车企核心卖点仍有差距,而智能座舱内产品的智能化与网联化成为了车企与上游零部件供应厂商的又一差异化突破口。” 洪婉婷说。
据IDC判断,下一阶段技术提供商将在网联化方向进行更多投入。如充分结合车端数据与网联数据,以AI推荐引擎为驱动,形成智能化充电服务、智慧停车、本地生活服务推荐,以此形成对用户个性化、实时化的服务。
而随着车联网的发展,作为车联网基础设施的汽车云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IDC中国研究经理杨洋表示,汽车的智能网联化重新定义了云与产业的关系:云即生产系统,数据和算法即竞争优势,软件重新定义产品和服务。
2022下半年,中国汽车云市场规模达3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8%。从市场结构上来看,汽车云基础设施市场占比55.5%,同比增长44.2%,市场规模达22.0亿元人民币;汽车云解决方案市场占比44.5%,同比增长38.9%,市场规模达17.6亿元人民币。
IDC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云市场的增速将不断创新高,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53.6%,2027年该市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其中,汽车云基础设施市场复合增长率预计达51.4%,汽车云解决方案市场复合增长率预计略高于基础设施市场,达56.1%。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