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尔 雅
如今越来越流行的“博物馆奇妙夜”文化活动,博物馆加上夜晚的组合,还是蛮让人向往的。
“欧洲博物馆之夜”庆祝活动由法国文化部于2005年创建,除了法国,欧洲多国的不少博物馆也参与其中。上海则是在201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首次发动全市30家博物馆夜间开放,邀请观众在工作之余走进博物馆,感受申城“博物馆之夜”的奇妙和精彩。例如,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了鲁迅诗文名家朗诵会;上海三山会馆利用馆内古戏台,进行两场传统京昆戏曲的演出;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举办汉代工艺“脱蜡铸造技法”知识讲座……此后,上海的博物馆在每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开展过数次“博物馆之夜”活动,由于绝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不少博物馆与文物保护建筑共生、交通便利度不够等原因,要将夜场常态化,存在着运行成本、安全管理以及活动组织等多方面的挑战。
这个夏天,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为了让珍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走进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仲夏休闲方式,让博物馆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助力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流量入口,于7月8日至8月19日组织开展“博物馆奇妙夜”品牌活动。其间,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观复博物馆、国歌展示馆、嘉定博物馆等多家场馆将提供多场夜场开放以及各种文化文博活动。
7月8日晚,上海鲁迅纪念馆推出了今年首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围绕馆内近期推出的“十年居上海——鲁迅之日常”展,鲁迅研究专家、策展人施晓燕就专题展进行了专业导赏,从鲁迅的衣食住行这一角度讲解鲁迅在上海时期居住、迁移和房屋状况、家庭饮食和饭局往来、日常穿着和交通出行、危机重重中的工作与创作等。同时,为方便观众对鲁迅相关人文地标、历史建筑进行一次城市“考古”,馆方选取与鲁迅相关的景云里、拉摩斯公寓、大陆新村、内山书店旧址、左联会址等人文地标制作成橡皮章,提供拓印地图,吸引小观众纷纷用橡皮章“拓”寻鲁迅在上海工作与生活的“印”迹。“自题小像——鲁迅诗句活字印刷体验活动”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互动,观众通过对鲁迅《自题小像》诗句的排列组合、刷墨翻印,切身感受鲁迅的家国情怀……公啡书社、上海鲁迅公园和上海文化出版社也加入当晚的“博物馆奇妙夜”文化活动中。如公啡书社推出了“说敦煌——从鲁迅的收藏谈起”分享会,上海文化出版社开设城市人文图书展台,用夜读点亮生活。从这场“博物馆奇妙夜”文化活动受到观众的欢迎中,可以看到让孩子到博物馆参加有意思、有意义的活动是今天越来越多家长的共识,暑假里各大热门博物馆参观预约紧张的情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博物馆夜场开放,上海博物馆作为行业标杆,多年前就做过各种探索。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1996年开放后,一度实行过每周五17:00到20:00学生团队专场。每逢周五晚,预约过的学生团队在学校老师和旅行社领队的带领下,进馆参观。2002年底到2003年初,上海博物馆举办“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展览汇聚了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所藏晋唐宋元书画名家经典作品72件,展览轰动一时,观众天天爆满,在展览最后一天,上博开设夜场,上海冬季的寒夜里有许多观众前来与古代名作告别。2017年,上博举办“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期间,开设多次夜间专场。2023年,上博又一次推出现象级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观众汹涌的参观热情,促使上博在展览期间提供了50天的夜场开放,成为这座城市夜色里一份富有文化意蕴的魅力。
伴随着大众文化需求越来越细,公共文化单位举办夜场活动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博物馆以服务社会公众为宗旨,要把博物馆夜场开放之路走稳、走远、走宽,博物馆自身要在文物解读、特色展览、体验活动和运行组织方面下功夫。而如何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注入或配套合理的支撑经费,加大普及宣传力度和氛围营造,整合对应的多元文化资源,包括引导公众对博物馆规则的理解与尊重,则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终究,让公众受教、受益、受感动是博物馆的价值与意义所在,而博物馆夜场开放,长久于人心的“妙”,要比一时之快的“奇”更为重要。(尔雅)
关键词: